編輯推薦
由知名翻譯家李繼宏先生傾心翻譯的這本《小王子》,因出色的譯文質量和裝幀設計,獲得法國“圣埃克蘇佩里基金會”的支持和推薦,成為官方認可的簡體中文譯本。
知名翻譯家李繼宏先生,發現很多外國文學不好讀并不是原著的“錯”,而是中文譯本出了問題。出于一個專業譯者的責任心,他決定重新翻譯《小王子》《老人與海》《了不起的蓋茨比》《動物農場》《瓦爾登湖》等一系列世界文學名著。用當今的語言、規范的文字、嚴謹的查證,讓譯文做到極盡精準;通過深入的文本研究,還原原著或干練或純真的文字風格,讓這些優秀文學作品不再被“誤讀”。在翻譯《小王子》的過程中,李繼宏不僅對譯文逐字推敲,盡量使用孩子能閱讀能理解的詞匯,讓這一版譯文讀起來更具童真,同時他還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撰寫10791字導讀,帶我們走進作者圣埃克蘇佩里的傳奇世界,透徹剖析《小王子》的古典美和哲學思考。
正因有了這些苦功和用心,這本《小王子》獲得了作者官方組織——法國“圣埃克蘇佩里基金會”的贊賞和支持,成為官方認可的簡體中文譯本。
這部創作于1942年的經典作品終于在2015年以3D動畫形式被搬上大銀幕。由制作過《飛屋環游記》《冰河世紀》《功夫熊貓》的好萊塢專業動畫制作團隊歷時數年精心打造而成,通過現代CG技術和傳統定格動畫結合的手法,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在剛剛落幕的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電影《小王子》舉行了全球首映,影片放映結束全場起立鼓掌長達半小時,全球眾多知名電影媒體紛紛在各大平臺和自媒體上給出一致性好評和推薦。10月16日,電影《小王子》將登陸中國的大銀幕,周迅、黃磊、黃渤、易烊千璽、袁泉等11位華語明星組成強大配音陣容,致敬經典。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足以讓人永葆童心的不朽經典,被全球億萬讀者譽為值得收藏的書。
遙遠星球上的小王子,與美麗而驕傲的玫瑰吵架負氣出走,在各星球漫游中,小王子遇到了傲慢的國王、酒鬼、惟利是圖的商人,死守教條的地理學家,后來來到地球上,試圖找到治愈孤獨和痛苦的良方。
這時,他遇到一只奇怪的狐貍,于是奇妙而令人驚嘆的事情發生了……
《小王子》猶如透亮的鏡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們,只有愛,才是高的哲學,才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簡介
原著者
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1900-1944)
法國文學史上非常神奇的作家(他同時是個飛行員,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與伏爾泰、盧梭、雨果同入先賢祠。其經典代表作《小王子》問世后獲得一致好評,全球銷量超過2億冊,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出色讀物”。1975年,在土木小行星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以圣埃克蘇佩里命名;1993年,另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B-612星球,這正是小王子所居住的星球;1994年,法國政府將他和小王子的形象印到了面額為五十法郎的新鈔票上;2006年,法國為《小王子》過了60大壽,向全世界宣布:《小王子》滿60歲了!
譯者
李繼宏
生于1980年,祖籍廣東,翻譯家。英國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員。譯著涵蓋小說、散文、社會學、經濟學、哲學、宗教等領域。
2006年5月,譯作《追風箏的人》出版,至今暢銷五百萬冊
2013年8月,譯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受到同名電影導演巴茲?魯曼大力推薦
2014年4月,作為伯明翰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訪問學者赴英國交流
2015年4月,譯作《小王子》成為法國“圣埃克蘇佩里基金會”官方認可中文譯本
2015年8月,作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rvine)英文系客座研究員赴美交流
翻譯作品
2005年《維納斯的誕生》
2006年《追風箏的人》
2006年《謀殺的解析》
2007年《倒轉地極》
2007年《煙花散盡》
2007年《充滿奇想的一年》
2007年《燦爛千陽》
2008年《當半個神不容易》
2008年《公共人的衰落》
2009年《山楂林的故事》
2009年《洞穴》
2009年《與神對話(一卷)》
2010年《與神對話(第二卷)》
2010年《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
2010年《新資本主義的文化》
2011年《與神對話(第三卷)》
2012年《與神為友》
2012年《陌生的彼岸》
2013年《小王子》
2013年《老人與海》
2013年《了不起的蓋茨比》
2013年《動物農場》
2013年《瓦爾登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小王子》是“人類有史以來出色讀物”。
——法國《讀書》雜志
★《小王子》是“為了大人而寫的一部充滿激情的寓言”。盡管《小王子》是一部“為孩子們寫”的書,盡管作者請孩子們原諒,他“把這本書獻給了一個大人”,盡管他聲稱獻給“懂得給孩子們寫的書”的大人,或者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然而,這本書究竟是為了大人還是為了孩子的問題還是提了出來,并且一直爭論不休,迄于今日。
——《紐約時報》
★《小王子》屬于這種類型的書……它使孩子和成年人都喜歡。作品所刻意追求并表現出來的想象力、智慧和情感,使各種年齡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樂趣和益處,并且隨時能夠發現新的精神財富。
——《小王子》美國學生版出版方約·米勒
★我說《小王子》是一部天才之作,說的是完全是我自己的真心感覺,與文學專家們的評論無關。我甚至要說,它是一個奇跡。世上只有極少數作品,如此精美又如此質樸,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從內容到形式都幾近于完美,卻不落絲毫斧鑿痕跡,宛若一塊煥然天成的美玉。
——作家周國平
★在有幾年的好書推薦中,我向媒體推薦過無數次《小王子》,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至少讀上10遍的童話書,“它就像花一樣。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
——詩人何三坡
目錄
導讀
小王子
精彩書摘
導讀節選
對自己的文字有著很高要求的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并不是高產的作家,他生前只出版過七部作品,篇幅最長的《戰斗飛行員》才248頁,最短的《致人質的信》更是只有56頁。但這些作品都很受歡迎,尤其是1943年出版的《小王子》。這本薄薄的小說曾被法國讀者票選為20世紀最佳圖書,雖然出版到現在已將近七十年,但每年在世界各地仍有上百萬冊的銷量,總銷量更是高達兩億冊以上,僅次于欽定版英文《圣經》,和狄更斯的《雙城記》并列為史上第二暢銷圖書。《小王子》也是擁有最多譯本的小說,迄今已被翻譯成兩百五十多種語言和方言,其中光是日語就有超過十六種譯本。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我了解到的有五十多種不同譯者的漢譯本。上海圖書館收藏有一百多個版本的《小王子》,其中只有三個版本是在2000年以前出版的;也就是說,在進入21世紀的這十二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上百個版本的《小王子》。
和《小王子》在文化上巨大的重要性和在市場上驚人的成功不相匹配的,是國內評論界和普通讀者對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這部代表作的認識。根據檢索中國知網的學術文獻總庫得到的結果,以《小王子》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只有十三篇,但以《追風箏的人》為研究對象的反倒有五十幾篇。大多數普通讀者,甚至包括部分《小王子》的譯者,則往往認為它無非是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書,只不過比其他童話書暢銷。但《小王子》顯然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暢銷童話書而已,否則我們很難理解它的受歡迎程度何以會如此廣泛和持久。實際上,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這部作品在敘事藝術、哲學理念和語言技巧等方面均取得極高的成就。由于小說的篇幅很短,只要花幾十分鐘即可翻閱完畢,所以這里就不再概述主要的情節,而是直接對文本進行分析。
從篇幅上來講,翻譯過來只有兩萬五千個漢字的《小王子》絕對是短篇小說,但其敘事結構之完整,卻足以媲美出色的古典戲劇或長篇小說。德國的文學理論家古斯塔夫·弗雷塔格(GustavFreytag)在其1863年出版的《戲劇的技巧》(DieTechnikdesDramas)中指出,古典戲劇的敘事結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鋪墊、發展、高潮、回落和災難。如果以這個理論為參照系,《小王子》的敘事結構顯得特別明顯:第一章是敘事者(即飛行員)的自述,是鋪墊部分;第二章到第九章講述飛行員和小王子的相遇和互動,是發展部分;第十章到第十五章講述小王子走訪六顆小行星的經過,是高潮部分;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三章講述小王子在地球上的遭遇,是回落部分;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七章又繼續講述飛行員和小王子的相處,并以小王子的消失告終,是災難部分。以如此短小的篇幅包含如此完整的結構,并且絲毫不顯得局促,這當然需要極為高明的寫作技巧才能辦得到。
《小王子》的古典美還體現在其敘事視角的變化上。這部小說的敘事視角是隨著敘事結構而變化的,從開頭到結尾共分為五個階段:第一人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并存,第三人稱,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并存,第一人稱。熟悉古典音樂的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和尾聲;這種環環相扣的人稱轉換使得整部小說就像古典風格的奏鳴曲般流暢而華美。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甚至還在呈示部中加入了變奏曲:小說的第六章突然短暫地轉變為第二人稱敘事。這也是他喜歡用的寫作技巧,在《人的大地》第二章的第二部分,在寫到吉約梅時,他也突然采用了第二人稱敘事。
幾乎所有看過《小王子》的讀者都會久久難以忘記敘事者第一幅畫給他們帶來的震撼:那幅畫看上去像帽子,但實際上是蟒蛇吞大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王子》本身很像那幅畫,這個貌似簡單的故事隱藏著無數和作者的生平及其先前作品相關的信息,書中幾乎每個角色、每個場景都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前言/序言
對自己的文字有著很高要求的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并不是高產的作家,他生前只出版過七部作品,篇幅最長的《戰斗飛行員》才248頁,最短的《致人質的信》更是只有56頁。但這些作品都很受歡迎,尤其是1943年出版的《小王子》。這本薄薄的小說曾被法國讀者票選為20世紀最佳圖書,雖然出版到現在已將近七十年,但每年在世界各地仍有上百萬冊的銷量,總銷量更是高達兩億冊以上,僅次于欽定版英文《圣經》,和狄更斯的《雙城記》并列為史上第二暢銷圖書。《小王子》也是擁有最多譯本的小說,迄今已被翻譯成兩百五十多種語言和方言,其中光是日語就有超過十六種譯本。就中國的情況而言,我了解到的有五十多種不同譯者的漢譯本。上海圖書館收藏有一百多個版本的《小王子》,其中只有三個版本是在2000年以前出版的;也就是說,在進入21世紀的這十二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上百個版本的《小王子》。
和《小王子》在文化上巨大的重要性和在市場上驚人的成功不相匹配的,是國內評論界和普通讀者對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這部代表作的認識。根據檢索中國知網的學術文獻總庫得到的結果,以《小王子》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只有十三篇,但以《追風箏的人》為研究對象的反倒有五十幾篇。大多數普通讀者,甚至包括部分《小王子》的譯者,則往往認為它無非是一本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書,只不過比其他童話書暢銷。但《小王子》顯然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暢銷童話書而已,否則我們很難理解它的受歡迎程度何以會如此廣泛和持久。實際上,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這部作品在敘事藝術、哲學理念和語言技巧等方面均取得極高的成就。由于小說的篇幅很短,只要花幾十分鐘即可翻閱完畢,所以這里就不再概述主要的情節,而是直接對文本進行分析。
從篇幅上來講,翻譯過來只有兩萬五千個漢字的《小王子》絕對是短篇小說,但其敘事結構之完整,卻足以媲美出色的古典戲劇或長篇小說。德國的文學理論家古斯塔夫·弗雷塔格(Gustav Freytag)在其1863年出版的《戲劇的技巧》(Die Technikdes Dramas)中指出,古典戲劇的敘事結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鋪墊、發展、高潮、回落和災難。如果以這個理論為參照系,《小王子》的敘事結構顯得特別明顯:第一章是敘事者(即飛行員)的自述,是鋪墊部分;第二章到第九章講述飛行員和小王子的相遇和互動,是發展部分;第十章到第十五章講述小王子走訪六顆小行星的經過,是高潮部分;第十六章到第二十三章講述小王子在地球上的遭遇,是回落部分;第二十四章到第二十七章又繼續講述飛行員和小王子的相處,并以小王子的消失告終,是災難部分。以如此短小的篇幅包含如此完整的結構,并且絲毫不顯得局促,這當然需要極為高明的寫作技巧才能辦得到。
《小王子》的古典美還體現在其敘事視角的變化上。這部小說的敘事視角是隨著敘事結構而變化的,從開頭到結尾共分為五個階段:第一人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并存,第三人稱,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并存,第一人稱。熟悉古典音樂的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和尾聲;這種環環相扣的人稱轉換使得整部小說就像古典風格的奏鳴曲般流暢而華美。安托萬·圣埃克蘇佩里甚至還在呈示部中加入了變奏曲:小說的第六章突然短暫地轉變為第二人稱敘事。這也是他喜歡用的寫作技巧,在《人的大地》第二章的第二部分,在寫到吉約梅時,他也突然采用了第二人稱敘事。
幾乎所有看過《小王子》的讀者都會久久難以忘記敘事者第一幅畫給他們帶來的震撼:那幅畫看上去像帽子,但實際上是蟒蛇吞大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王子》本身很像那幅畫,這個貌似簡單的故事隱藏著無數和作者的生平及其先前作品相關的信息,書中幾乎每個角色、每個場景都有強烈的暗示作用。
更多數字圖書館請登陸鄭州維綱中學官網://minto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