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能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多層次、多維度、多因素構成的綜合體。研究者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和結構可能各不相同。但多數學者認為,教師專業能力應劃分為教學能力、交往能力、課程評價能力、科研能力四個方面。翻轉課堂對以上四種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學能力
翻轉課堂需要教師進行分析教學目標、制作微課、設計學案(學習任務單)等工作。教師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分析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特征,衡量教學內容是否適合采用翻轉教學形式。如果適合,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根據多維學習目標對教材內容加以分析提煉,設計成便于學生學習的5~8分鐘的微課。
翻轉課堂中的微課最好是教師為自己的學生量身定做的。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制作微課,微課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突出重點、精練,教師的語言要幽默風趣等等,從而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這些都對教師教學技術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翻轉課堂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課堂活動。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課堂活躍程度要高。要求教師很好地設計和組織豐富的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并掌控課堂秩序。可以說,翻轉課堂的走向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視野開闊性,這樣的課堂里教師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
二、交往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宰著課堂,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師生地位不平等的基礎上的。這樣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發展。翻轉課堂則為師生關系建立了一種和諧平等的保障。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比以前更重要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及網絡教學平臺上反饋的問題,進行疑難解答或師生共同探討;要與學生互動,鼓勵和督促他們,并且參與他們的學習;要開展“一對一”輔導或組織小組學習活動。與傳統課堂相比,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平等交往的時間增多,并且這種交往形式構成了課堂的主要部分。這就要求教師提升與學生交往的能力。由于交往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語言、動作、交流方式都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階段,要求交往得和諧、融洽。
三、課程評價能力
課程評價是依據一定的課程目標對課程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通過課程評價的反饋信息,可以調控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活動、教學時間安排,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幫助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翻轉課堂經過課前傳遞知識和課上吸收內化知識的兩個過程,評價尤為重要。教師應當主要通過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及檔案評價等,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接受能力等,針對評價結果及時給予學生一些補救措施,例如讓學生重新觀看教學視頻、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補充;同時,要汲取經驗,調整完善下一次翻轉教學的實踐。教師要熟悉并熟練運用不同的課程評價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實踐、探索適用于翻轉課堂的課程評價方式,以充分體現翻轉課堂的優勢。
四、科研能力
培養教師敏銳的科研意識,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不僅是實現教師職業專業化的需求,也是翻轉課堂的基本要求。翻轉課堂作為一種“舶來品”,是一種有著較高技術含量的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區別較大。“舶來品”大多不會完全適應于我國本土情況,要使其扎根中國,我們要去粗取精,加以改造;要在實踐中找到適合我國教育教學情況的翻轉課堂。這就要大部分依靠一線的翻轉課堂實踐者——教師的科研能力。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豐富的理論根基能夠更好地指導實踐,實踐能夠更好地給予理論以補充和完善。
更多的翻轉課堂信息請登陸鄭州維綱中學官網:minto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