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服務熱線:400-968-1728
今天是 2023年02月28日 23時40分55秒

教育信息化

“互聯網+ 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16-05-26人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互聯網技術、智能終端設備以及教育云平臺的支持,青島第二中學在教學中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聯網的“生學為本、合作內化、師教為要、點撥升華”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習任務單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層級式問題驅動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學習數據分析驅動教師的按需教學,以課堂即時評測和成果分享驅動知識內化,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贏得了教學質量的最優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原則

1. 生學為本

        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思考的主體、解決問題的主體,因此,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問題解決及發展方向的主導。一切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教師、課程、資源和學校一起構成學生學習的平臺。

2. 合作內化

        倡導在學生自主學習體驗與反思基礎上的合作探究與互動生成,重在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角色扮演與功能發揮。通過合作解決個性化問題,通過互動生成新的問題與思考。這一過程更加強調思維品質的提升和領導能力的培養。

3. 師教為要

        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權威,教師地位來自于師生真實的交流和教學相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卓越能力。教師的教學引導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難解決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帶動心靈。

4. 點撥升華

        在學生解決共性問題后,將學生引向更高的思維境界,教師發揮著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一個字、一個手勢、一個表情都會讓學生茅塞頓開,使教學別開生面。這必然實現師生共同在跑道上奔跑,讓學生在方法上新生,讓師生在思想上共鳴。

二、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環節

1. 基于學習任務單的課前自主與合作學習

        以學生的學習為根本,學生利用Pad,通過云平臺接收學習任務單,基于資源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基于生生互動答疑形成學習共同體,生成的學習問題為教師備課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供參考。

        學習任務單包括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可參考的資源、自我檢測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學習后的心得和疑惑。學生先根據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將不明白的問題通過Pad 提交到平臺上,由其所在的學習小組幫助答疑,其他小組的學生和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

2. 基于云平臺的教師云端協作備課

        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教師利用云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基于時間軸的備課機制使得教與學的活動更加明晰,電子教案的共享功能為教師更高效地備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基于課堂交互系統的討論互動

        教師利用云平臺展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利用電子書包資源查閱資料,討論解決問題;學生合作討論的成果通過平臺進行實時共享;學生對不同觀點提出質疑,相互間產生思維碰撞,教師點撥,達到學習升華;教師通過實時課堂測評,對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并進行個性化指導。

三、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成效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邊界,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與合作性、教學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轉變了傳統的師生角色。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深化與內化,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成為現實。其教學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教學內容的整合性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模式借助互聯網、電子書包所提供的大量知識與信息,根據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吸收最前沿的知識,實現對知識信息的加工、組合和整理,使之緊跟時代知識更新的快節奏,為學生提供一個信息資源豐富的學習環境。

        青島二中每一個學習任務單中可參考的資源欄為學生提供了微視頻、課本教材、紙質資源、平臺電子書包資源、百度的電子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具體需求對知識進行取舍和整合,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

2. 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界限,促進了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學生可以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在課堂之外隨時學習知識,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度和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主動地獲取知識、處理信息。在節假日和晚自習,教師隨時都可以利用平臺跟學生互動、答疑、將好的問題置頂、組織學生討論等。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單一媒體的運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圖形、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介,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充分喚起其對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3. 教學過程的合作性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與學的封閉模式,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倡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從教師之間的合作來看,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個體性和封閉性,使教師利用平臺建立起更為便捷、有效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教學經驗、教研成果的共享,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教學支持;從師生之間的合作來看,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成為知識的建構者;從生生之間的合作來看,平臺的使用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學生可以自主從事學習活動,可以通過交流討論、網上互動等方式實現合作學習。

4. 教學評價的及時性

        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通過云平臺教學評價系統,學生可以隨時進行學習效果的評測,及時獲取有關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及有針對性的診斷,從而幫助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程。

        自主學習中,學生需要做電子書包中的達標練習,檢驗自己的自學情況;上課前通過平臺記錄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后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組織課堂教學;上課中,學生通過云平臺完成鞏固練習,教師能夠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做題情況,系統自動統計正確率和得分曲線,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個別指導。

四、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面臨的挑戰

1. 對學校的挑戰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需要學校提供跨界整合的平臺和支持系統,能夠實現學生自帶設備,方便學習和溝通;能夠提供微視頻、電子教材、電子圖書、達標檢測題庫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用以滿足教學需求;能夠制定新的評價機制激勵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2. 對教師的挑戰

        基于互聯網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適應各種新技術并運用新技術進行教學、溝通和測評;與校內外其他教師有效合作;將數字化策略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復雜思維能力,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擴大教學半徑,將數字素養融入課程之中。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把多媒體、在線工具和資源融入到自身的可持續專業發展中。

3. 對學生的挑戰

        傳統的學習模式是所有學生都按照同樣的學習步驟學習同樣的內容,而基于互聯網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檢測自身當前的學習水平和狀態,并相應地調整學習內容和進度,從而實現差別化學習。學生需要主動適應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融合,模糊課堂的邊界,利用互聯網掌握溝通、合作、數據處理、判斷力等技能。

       更多關于鄭州維綱中學信息請登錄官網://minto68.com/

網站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版權所有 地址:

技術支持:

菠菜广告投放平台,002cc全讯开户送白菜,信誉好的菠菜导航 平台不充值送彩金,555050注册大白菜,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 开户注册免费送体验金,老虎机娱乐平台28元彩金,免费白菜体验金论坛 注册领取体验金老虎机,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论坛白菜大全网址b5888 新会员充值送彩金平台,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最新最齐的白菜网址 网赌送跳槽彩金大全,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注册会员送第一桶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