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服務熱線:400-968-1728
今天是 2023年02月28日 22時54分03秒

教研科研室

王殿軍:四大維度,幫助教師掌握“提問”這門必修課

時間:2021-12-10人氣:

提問是教師日常教學中最常用的技術,提問的技術含量能直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問水平高恰恰是優秀教師的看家本領。
學會提問是作為教師的必修課,說起來雖然很簡單,但實際上并不是每位教師都能熟練掌握。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學會提問,并且讓提問引發深入思考,讓提問有價值、有意義。


本文作者王殿軍


學會向學生提問


教師的重要職責是教書育人,向學生提問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檢查學生是不是真會、真懂、真理解。
教師向學生提問時,設問要好。在教學當中如果教師的問題設得好,就可以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既教了知識,又教了方法,還能教會學生思考,這就是典型的啟發式教學
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也許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還會問老師,老師再根據他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答,這樣才能共同推動問題解決,提高教學效果。 

向學生提問可以采用舉一反三的方法。
比如,數學老師經常講“一題多解”,學生找到一種方法把問題解決了之后,往往都會很高興。但是除了某一種解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解法?或者說如果這種解法有點復雜,還有沒有更簡單的解法?如果教師能經常引導學生尋求新的不同解法、更簡單的解法,學生的思維水平就會得到快速提升。



向學生提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大家都覺得東西往下掉是正常現象,但是牛頓正是由特殊到一般,不斷思考為什么,才發現了地球引力和萬有引力。
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后往往有某種一般性的規律。只有讓學生平時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總結,他才能發現一些一般性的規律,才能逐步具備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高階思維能力。    

教學生提問


提出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中國的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去以后,總愛問孩子今天考試沒有、考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但是在以色列,孩子放學回家以后,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你今天在課堂上、在學校問了老師什么問題?”“老師有沒有表揚你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們的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學會了什么、學習的結果如何,而以色列家長關心的是孩子能不能發現問題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腦子里都裝著“十萬個為什么”,他們提出的問題大人有時候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少了呢?
除了一些問題隨著年齡增長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往往是教學生那些已經成為既成事實的固定的知識、方法和結論,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記住這些東西,記得越準確越好,時間一長他們的思維就被束縛住了,好奇心逐步消失,問題就會減少,問題少了自然思考問題的機會也就減少了。
要教會學生質疑。一般來說,學生心目中有兩個權威,一個是課本,另一個就是老師。課本上寫的內容他認為是不能質疑的,老師上課講的東西也不能質疑。但是長此以往,學生就變成了一個裝知識、記方法的容器,不敢也不會質疑。教師不要讓學生變成權威的奴隸,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 “追根溯源”。別人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要先思考這個問題是真還是假。要鼓勵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輕信,更不能偏聽偏信,凡事一定要搞清原因。學生要懂得,沒有證據只有結論的時候,這個結論往往是應該質疑的。
養成追根溯源的習慣,對學生將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出決策是非常有幫助的。有的老師講數學證明題時,愛說“顯然如何如何”,有的學生就會告訴老師:我不覺得“顯然”,您給我講講到底是為什么?老師覺得很奇怪,認為這個沒有什么思維難度,你怎么還不懂呢?
實際上原因很簡單,思維就像人的腳步,大人走一步,小孩就得走兩步,因為你的腿長,你的步子大,所以你要幫學生把思維的橋梁搭好。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的跨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在遇到這類問題時,會注意到孩子的理解力差異,不僅引導他們追根溯源,講解問題的時候還要注意思維的跨度不能太大,否則學生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難以真正理解。
另外,有的時候要鼓勵學生提“無中生有”的問題。就是學生提的問題出乎老師的預料,超出教材的內容,甚至是老師都不知道答案、或者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觀察世界、觀察生活、觀察社會,分析思考現象背后的本質,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去查資料,向同學和老師請教,這是培養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的重要方式。
只要學生有疑問,無論是否與學科有關,是否顯得幼稚,教師都應該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具有問題意識、質疑精神遠比問題本身更有價值。

敢于向學校提問


教師不能只關心自己的教學這個很窄的方面,更要關心整個學校的大教育,要跟學校融為一體,關心學校,關心身邊的老師,只有關心學校才能關心社會、關心國家。
要搞好一班之教育,就要關注一校之教育、一國之教育,乃至世界之教育。教師“問學校”,就是追問學校教育的價值和自己工作的價值,追問教育的終極目的,在追問的過程中增強對學校文化的認同和教師職業價值的認同,樹立教書育人的教育情懷。



教師應該有給學校包括給校長提問題的意識。不一定要當著校長的面去問,或者一定要向學校寫個書面的材料去質詢,而是內心要有這種提問的意識。
年輕教師覺得學校的管理,校長的說法,學校的制度、做法有什么不好的時候,都可以發問,搞清楚為什么這樣做,只有思想上認同,行為上才能自覺。
老師常針對學校管理提問,還能促使老師提升教學之外的能力。因為老師不僅要注重專業方面的提升,懂得如何教育學生,懂得如何提升學科教學水平,還應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因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才能成為學生的示范。
現在有的年輕教師自己住的宿舍又臟又亂,那他怎么能管理好班級,怎么能管理好學生呢?一個老師,本身就應該成為生活整潔、有良好業余愛好、讀書上進的人,老師自己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

善于向自己提問


 一個不斷叩問自己的教師,他總能發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反思和總結,自然各方面工作會做得更好,進步更快。教師這個職業是教無止境的,永遠沒有最好。
我在清華大學當教師的時候,每次把原來的教案拿過來,總會發現還有改進的空間。在教師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才能不斷進步,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使自己成為“名”教師。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有更高的境界、寬廣的視野和家國情懷。教師培養的是面向未來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主動調查研究,再指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在沒有提倡垃圾分類的時候,清華附中初中部的學生們就走訪小區,一份一份調查問卷做過許多垃圾分類方面的調查研究,然后提出垃圾分類的建議。教師應鼓勵學生真實地面對社會,發現問題并深入探究,提出解決方案。


教師要立足本職,多思考教育本身的發展規律,特別是要多研究教育的原理性規律。比如信息技術的出現,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老師應該多思考,社會和教育自身的發展給教學及育人帶來的一些新的問題。
老師只有時常問自己并努力去尋求答案,才能成為能面向未來、能應對時代變遷的老師,才能夠培養出具有新時代擔當精神、有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網站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版權所有 地址:

技術支持:

菠菜广告投放平台,002cc全讯开户送白菜,信誉好的菠菜导航 平台不充值送彩金,555050注册大白菜,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 开户注册免费送体验金,老虎机娱乐平台28元彩金,免费白菜体验金论坛 注册领取体验金老虎机,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论坛白菜大全网址b5888 新会员充值送彩金平台,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最新最齐的白菜网址 网赌送跳槽彩金大全,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注册会员送第一桶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