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新一班特別優秀嗎?不是的,我們班學生的底子并不是很好。
新一班為什么能在所有的常規評比中保持不敗紀錄?我們的成功秘訣可以歸納為6句話、 42個字,不妨稱為“42 字方針”:
曉理動情巧動員
半真半假巧暗示
科學合理巧布陣
關鍵節點巧安排
全班上陣巧補漏
保持優秀成習慣
一 曉理動情巧動員
從心態上講,我們是舉重若輕,并不過于強調常規評比的重要性,而是在動員這場“戰斗”時,運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傳統手法,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尊嚴感。
班主任要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說的話既要讓學生聽得進去、聽得舒服,還要能從內心打動學生。比如,關于包干區的衛生問題,我就做過以下動員。
“包干區是我們班的臉面。誰都要面子,包干區衛生做不好是誰的損失?全班的損失!我們都沒有面子了。這不是幾個值日生的問題,也不是每天打掃幾次的問題。現在我要說,包干區是我們全班的包干區,人人都有責任,包括我。每天值日生在固定時間打掃,平時呢?我們人人都是值日生。”
“走過我們的包干區,看見有一個瓶子、一張紙,彎腰撿起來,很難嗎?我知道,每個人的素質不一樣,如果大家的素質都高,還要我們保潔干什么?我不指望每個人都有這份責任心,但是畢竟有人有這份責任心,我們班畢竟有有心人。班干部可以帶頭吧?‘三好學生’可以帶頭吧?團員可以帶頭吧?這個不是志愿者做好事,這就是為我們自己做事。只要我們班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這份心,我們的包干區就能保持整潔,我們班有責任心的人不至于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吧?那么好,聽我說:每次走過包干區,請留意一下,看到垃圾隨手撿起。這個說起來不難,但是真正要做好,卻是對我們班同學責任心的考驗。記住:看到垃圾不要罵扔垃圾的人素質低,也不用想今天是誰值日,更不要麻木到視而不見、揚長而去,只要稍稍停留幾秒鐘,就可以讓我們的包干區變干凈,就可以為我們的集體出一份力。愛護我們的包干區,人人有責!”
類似于這樣的教育或者說動員,幾乎在我帶的所有班級中都進行過,新一班當然也不例外。
二 半真半假巧暗示
要想讓學生重視一件事,班主任必須首先重視。比如,做眼保健操是每次常規評比必查的項目,我的做法是講清道理加半真半假地暗示、強化。
我并沒有過分強調做眼保健操對眼睛的好處,主要從休息、放松、做好課前準備等方面迂回達到教育的目的。
我這樣對學生說:“我們的眼睛已經用好幾節課了,要對自己的眼睛好一點兒,讓它休息休息,適當按摩可以讓眼睛的疲勞得到緩解,好處是自己的,不是為哪個人做。我們還可以借此機會,一邊欣賞音樂,一邊閉目養神,這有利于上好下一節課。同時,這也符合我們強化課前準備管理的要求,還能保持集體的榮譽,于人于己都有好處,這樣的事為什么不好好做呢?”
然后,我半開玩笑地問學生:“我們班的頭等大事是什么?”大家眾說紛紜。我說:“我們班的頭等大事就是做好眼保健操!”大家哄笑起來。在輕松的氣氛中,我把暗示悄悄地傳遞給了大家。
其實,班主任心里越重視,越不能表露得太明顯。這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營造寬松的情境,用輕松的口吻提出一些要求,反而比板著臉訓人效果好得多。我的解釋是:事情重要不重要是相對的,在該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就做什么事情才是我們需要養成的品質。在播放眼保健操音樂的五分鐘時間里,做好眼保健操就是這個時間段的頭等大事。
一次暗示不夠,就再來幾次,直到學生都能接出我的下半句話 ——“我們班的頭等大事是什么?”“做好眼保健操!”然后我說:“既然是頭等大事,那么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就專心致志地做好眼保健操吧。其他活動在做眼保健操的這段時間必須停止,比如收發作業本、試卷,發通知,寫作業,等等。”堅持一段時間,加上執勤班委的提醒,我們班做眼保健操的質量大有提高。
三 科學合理巧布陣
要想切實地取得常規工作的進展,除了思想教育,還要有一些具體的方法,需要動腦筋、講智慧。
衛生工作是常規檢查評比中最重要的一項,衛生工作做得好的前提是責任人負起責任來。基于此,我們一方面在班級里強化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僅在班級公約中重點強調,在平時的教育中也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大膽改革,用更為高效而靈活的值日表代替過去多年不變的傳統值日表。
我班的值日表有兩大特點:一是平時保潔和大掃除相結合,二表合一,大掃除和平時保潔不搞兩套班子、兩種方案,那樣做既費事效果還不好;二是所有的工作都不是我指派的,而是學生自選的。
首先,按班級人數分包衛生工作,每個人都有一項任務。有的工作,每天要做很多次,比如擦黑板、清理講臺;有的工作,每天只做一次,比如放學后的掃地、拖地、保潔;還有的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做一次就可以了,比如擦窗戶、擦拭前后門。總之,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工作周期,并不要求統一。
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每個人的任務是固定的,不容易忘,檢查起來也非常方便;二是可以不再單獨安排大掃除的人手,因為所有大掃除的工作已經化整為零在平時完成了,學生反而感到很輕松。但是,由此也會帶來一些弊病,比如,按班級人數分解勞動任務,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合理,肯定有的任務重,有的任務輕。那么怎樣調和不同任務之間的差異呢?
我的做法是,承認這種差異,并以“懸賞分”為杠桿鼓勵多勞多得。在值日生的安排上,任務越重分值越高。得分高的學生可以在各種評比、考核中占優勢。
然后,采用“招標”的方式把所有的任務分包下去。通過“招標”,學生各取所需,領到了自己愿意做的工作,變原來的被動安排為主動請纓,工作的積極性也有提高。
在衛生任務的安排上,一定要注意盲區、死角和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不要遺漏。舉個例子,教室的一頭一尾(講臺前、最后一排之后)是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戰術上需要高度重視,所以每天負責掃地的值日生工作范圍不包括這兩塊特殊區域,而是單獨設崗。
四 關鍵節點巧安排
要想爭取流動紅旗,不僅需要用心苦干,還要巧干。
從教育的意義上講,要提升學生的責任心和文明素養;從班級發展和增強集體凝聚力上講,需要爭取榮譽。最好能實現雙贏。于是,我們把拿到流動紅旗當作一個很有意思的游戲來做。要想贏得游戲,必須研究游戲規則。
我校常規評比項目主要包括衛生(室內、室外包干區)、出勤、儀容儀表、眼保健操、午休等。研究檢查項目,實際上就是把一個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各個擊破。班主任一定要有分解任務的思維,不要總是面對一個總任務發愁、發牢騷,抱怨是毫無意義的。別人認為這種檢查很無聊,沒有多大意義,而我們卻把別人發牢騷的時間用在思考如何破解這些困難上了。做教育的心態非常重要,同樣一件事,消極被動地去做也是做,積極主動地去做也是做,那我們為何不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不得不做”的事?
我們不僅研究檢查項目,還研究每次檢查的大致規律和順序。這不是投機取巧,而是為了將我們的努力化為實實在在的成績。你想啊,你打掃干凈了他不檢查,你忽視放松的時候他來檢查了,扣了分數,那學生一定會覺得很冤枉。我也遇到過這種問題,但是我并不抱怨或者找德育主任理論,而是和學生一起分析我們還有哪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可以改進和提高。這就是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做法。
比如,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崗位,叫作“三關員”,任務是放學后全面檢查班級衛生,沒有做到位的及時修補,將桌椅擺放整齊,關閉電源,關好門窗。我們戲稱這是班級衛生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線”,有了這道防線,就可以確保將勞動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績。
五 全班上陣巧補漏
對一些隨機抽查的項目,我們別無他法,只能全班上陣。見到有損于班級形象的現象,誰先看到、先想到,誰就管起來。我們倡導的理念是“人人都是值日生”。通過長期的教育,這個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們利用一切真實的、來自身邊的案例作為教育素材,開班會、討論會,不斷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的責任心不斷地增強。
除了教育,我們還設置了一些小小的獎勵措施,在新一班學生檔案中的“綜合素質表現量化評分系統”中,我們特意增加了一條:“每次從班級的包干區撿起垃圾,可獲得1 個‘懸賞分’,由勞動委員做記錄。”分數并不重要,規則實行后也幾乎沒有人去申請這個“懸賞分”,但是,這無疑是給全班學生暗示:撿起垃圾是一件很光榮的事。
六 保持優秀成習慣
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氛圍和氣場,也有一些大家約定俗成或一致認可的做法和價值觀。優秀的班級會不斷用成績保持優秀,后進的班級努力在某些方面實現突破,擺脫窘境,走向優秀。
都說打天下難,坐天下更難。新一班連續獲得了幾次流動紅旗后,在不經意間,壓力開始加大了。如何保持優秀,讓桂冠不致旁落,一度成為班級的議論熱點。班級的風尚由一開始的爭紅旗到后來的保紅旗,同樣是一次有趣的游戲。我要讓學生從這樣的游戲中領悟到什么、學會點兒什么。我們開始查漏補缺,提高認識,并且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安排更多的任務,留住常規評比優勝紅旗已經是一種常態,我們開始了新的征途。正如我在《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已經優秀,現在要做的,只是讓它變成一種習慣。優秀成為習慣后,你想不優秀都難!”
這樣的班級已經步入良性循環,保持優秀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困難,因為班級的層次已經得到切實的提升。
文章來源:源創圖書《更好的班級管理智慧》,趙福江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