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體育鍛煉,關乎身體健康,處于長身體階段的青少年兒童,更需保證合理的體育運動時間。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無論是課內課外、學校還是家長,強化學生體育鍛煉,已然成為共識。
課外:學生參加體育熱
10月30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大侖普聞寺文化體育館一籃球訓練營里看到,許多家長正在陪伴孩子練習籃球技術。
“‘雙減’政策、省體育中考實施方案公布之后,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體育運動。以前,一般是孩子提出自己喜歡某項體育運動,家長才給他們報名。現在,很多家長會更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選擇某些體育項目進行培訓,從小培養興趣。”該籃球訓練營的蔡教練介紹。
“自從練習籃球之后,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抵抗力有了很大改善,整個人更精神了,溝通能力和團體意識得到了提高。學習成績也沒落下,反而對學習有了促進作用。”現場,就讀六年級的蘇冠霖同學的媽媽告訴記者,正因為如此,周末帶老大來培訓,總是習慣把老二一起帶來。
記者從我市體育中心了解到,近段時間,上學期間每天下午放學后及周末,市體育館場地都有許多前來訓練的學生。
課內:中小學體育課時增加
“雙減”政策公布后,我市中小學紛紛調整了體育課時。“之前,就周五下午放學后有體育專項訓練。‘雙減’政策公布后,我們學校從周一到周五的課后服務就增加了籃球、足球、跳繩等多個體育項目。”在第五實驗小學任體育老師的謝澤龍說。同時,學校保證每個學生在校的體育鍛煉時長在一個小時左右。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我校把跳繩作為課后延時和平時家庭體育鍛煉內容,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跳繩。學校體育教研組也將持續開發課后服務體育課程,豐富課后體育鍛煉內容。”石獅市大侖中心小學體育教師蔡經龍說,學校將切實抓好大課間,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合理安排場地、項目,從學生興趣引導出發,提高學生健康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記者獲悉,目前,我市各中小學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課程標準,多所學校增設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項目作為學校的校本課,以強化體育課程教學。
聲音:體育鍛煉有助身心健康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強身健體,也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們這里有幾個一開始是被家長硬送過來的,來之前都不喜歡與人溝通交往,但來到這里參加籃球訓練兩個月后,整個人開朗了起來。”蔡教練說。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體育中考政策的出臺,體育運動將在青少年兒童的成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市體育中心主任蔡東亮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