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科研來說,選題是指經過選擇來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提出問題和確定問題。選題是課題研究的開始。在一定程度上,選題決定了課題研究的價值與質量。
因此,對于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來說,選題在課題研究中起著重要的定向作用。它不僅決定研究者現在和今后科學研究發展的方向、目標與內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科學研究應采取的方法與途徑。
分析應然與實然的矛盾沖突
“應然”,即本來應該成為的樣子;“實然”,即實際存在著的樣子。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課題,其提出是在教育教學應然與實然間矛盾沖突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的生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然一般由理論導向和政策導向兩個因素決定。
理論導向,即從人的學習規律或教育的一般規律角度去發現問題與發掘研究點,此時心理學和教育學中的相關理論顯得尤為重要。
如浙江省嘉興市秀城實驗教育集團錢倍倍老師做了一個“閱讀教學中學生言語能力建構的策略研究”(浙江省教研課題,立項編號:042023)的省級課題,她在課題的提出部分提到言語的本質特征:“言語是個體掌握和運用語言的過程和結果,是動態的、主觀的,它在符合語言規則的同時,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因為言語具有這樣的特征,所以在發展學生的言語能力時,需要了解與把握其固有特征,遵循言語能力習得的基本規律。
再如,一位教師在做“小學家庭作業創新設計研究”這個課題時,將國內外教育學者認為的“家庭作業的價值在于它超越了在校學習的限制,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習資源、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作為研究“家庭作業創新”的理論起點,也是一個很好的邏輯起點。
政策導向,即從國家到地方下發的與教育教學工作相關的政策、條例、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的要求或精神,這應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依據。
比如,有教師想做關于“作業改革”的課題,便應該了解省市課程改革文件中關于“作業改革”的要求與規定。如《浙江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建議30條》(以下簡稱《建議》)的第三部分就是關于“作業設計與輔導”的。
而如果是那位在數學“家庭作業”上作創新研究的老師,還要關注《建議》中的第18條、第20條及第26條的內容要求。我想,這個《建議》里的關于“作業設計”的內容便是小學數學作業政策層面的應然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師改革數學作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應該說,理論導向和政策導向是教育教學的應然狀態。當教師依據應然狀態去分析判斷教育教學實然狀態,發現兩者間存在矛盾時,就找到了教科研選題的著眼點。此時的矛盾就是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教師通過實踐研究加以解決。
如那位研究“家庭作業創新”的教師,在對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有關“家庭作業”的調查時發現:約60%的學生喜歡“實踐型作業”,而難題并不是學生的最愛,僅占被調查人數的百分之十幾。在家長建議部分,不少家長指出,作業針對性、活動性要強一點;多布置生活實踐方面的;機械訓練類可以相對減少;布置一些自由度高的作業;按照學生需求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這些正是該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研究目標。
該教師試圖通過“小學家庭作業創新設計研究”這一課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體現了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
把握整體與局部的內在關聯
教育教學工作有著整體與局部兩個視角。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選題同樣需要考慮這樣兩種視角。
事實上,由于視角不同,人們看待事物時,對事物形象的描述會有很大不同。在教育科研課題中,研究視角往往會影響到課題研究的創新與否,內容、策略的創新等都可以成為教科研課題研究價值的體現。
比如,在“互聯網+”時代,有教師提出“基于‘電子書包’的課堂實踐與探索”的課題,也有教師提出“基于‘自適應’理念的數字化學習模式構建研究”這樣的課題。將互聯網引入課堂,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所用,從內容創新到策略創新,確實可以成為進行實踐研究的課題。
然而,許多一線教師提出研究課題時,對整體與局部的內在聯系缺少準確把握,致使研究視角模糊、不清晰,研究內容泛化、缺少創新。
如有老師提出“提高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這樣一個課題,可以推斷,這是基于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是數學課程改革中的難點,而現在的小學數學在這方面的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需要在實踐中改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提出的。但從選題的視角來分析,這樣的課題缺少深入研究的抓手,不利于研究者實際操作。我們是否可以從整體與局部的內在關聯性上思考,挖掘新意,尋找抓手,確定課題,創新研究視角呢?
一則可以從內容視角進行調整,將研究主題改成: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策略研究。此“題”中,“素養視角”是整體,“問題解決教學”是局部,即將教學有效性以“素養”的維度給予具體化,研究者可從素養視角思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重構學習目標,創新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性。
二則可以從策略視角進行調整,將研究主題改成: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三試三探”教學路徑實踐研究。此“題”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是整體,“‘三試三探’教學路徑”是局部,從小學生經歷數學問題解決的三個層次進行教學改進探索:“初試淺探”,初步體會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探索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再試深探”,鞏固對數學問題解決方法的理解,適當經歷變式過程,積累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后試拓探”,組織學生探索蘊含高層次思維要求的問題,適當提高學習要求,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水平。這種基于教師實踐的選題視角,比較容易形成課題的研究路徑,易于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操作,從而改進教學,解決實踐問題。
以上兩種選題的思考維度,是一線教師做課題研究時選擇課題的基本維度,也是課題研究價值所在。
當然,無論是抓住應然與實然間的矛盾沖突選擇研究主題,還是把握整體與局部間的內在關聯選擇研究主題,均是引導一線教師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思考教育教學問題,并能從小處著手,將小題做大,探索歸納一般化的教育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