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其教給學生一屋繁雜深奧的知識,不如交給學生一把開啟知識的鑰匙。
有時,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如果你認為孩子將來發展的基礎是語、數、外,你一定能造一幢漂亮的“農舍”。
你如果想造一座高樓大廈,就得沉住氣先在地基上打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意志力、自制力、專注力等許多“智商樁”和“情商樁”。
任何一根“樁”打得不扎實,都將影響大廈的高度。
2. 不要輕易放棄,打開門的可能是最后一把鑰匙。
——不放棄,就是最管用的鑰匙。
當你把獎狀頒發給班級前十名學生時,請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請用鼓勵的話語溫暖班級后十名學生。
也許,后者付出的努力比前者更艱辛,他們更需要老師哪怕一句話的鼓勵與肯定。
只不過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永遠淹沒在優秀生耀眼的光芒下,黯淡無光,需要為人師者用心的發現與挖掘。
3. 為痛苦的學生說句安慰話;為孤獨的學生說句溫暖話。
為膽怯的學生說句壯膽話;為自卑的學生說句自信話。
為迷惘的學生說句開導話;為沮喪的學生說句鼓勵話。
為消沉的學生說句上進話;為偏激的學生說句冷靜話。
為懶惰的學生說句鞭策話;為冷落的學生說句溫馨話。
4. 和學生一起成長。
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欣賞每一個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
5. 學習在于感悟,教育在于感動,管理在于感召。
6. 教育是一種啟迪,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教育是一種激勵,是表揚而不是責怪;教育是一種期待,是熏陶而不是澆灌,教育是一種關愛,是關懷而不是溺愛,教育是一種給予,是理解而不是放任。
教育無法用量表測量,不能用金錢折算,我們應該用心去體驗其中的樂趣。
7. 教育是良心工作,辦好一方教育,服務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
8. 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難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議論,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讓學生概括,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9. 深入學生、調動學生、鼓勵學生、成就學生、感動學生。
10.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生命成長,讓校園成為師生的生命樂園。
11. 教師要善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給學生發言的機會,還可以把舉手發言變成小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匯報討論結果,代表要適時更換,不要固定。
有的學生發言占用時間過長,影響其他學生的發言,對此,要有時間上的規定,表述要簡潔明了。
如果有的學生說起來沒完,教師就要提醒,甚至請其暫時停止發言。
總之,要盡量多給每個學生發言的機會。
12. 課堂上學生的笑既是一種愉悅的享受,也是一種對知識理解的表露。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恰如其分的、比較幽默的語言,常常會引發陣陣笑聲,這種幽默往往會比清晰的講述更有吸引力,它會使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概念,更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13. 欣賞學生。
使學生獲得一種被關注、關愛的情感滿足,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鼓舞的心理體驗,通過老師的賞識教育,也能學會去欣賞別人,這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14. 揣滿了“高帽子”走進課堂。
賞識能激發人的潛能,賞識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
15. 用愛喚起每一位學生心底的學習熱情是教師的重要責任。
16. 愛心貼近童心,它會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
17. 決定課堂的因素有很多,都學習別人是不可能的,也不一定能真的提高成績。
但是,抓住其中適合自己的一項,下決心著力去改變它,就一定會提高……
18. 無論是什么教法,都要以興趣和效能為基準。
19. 我們的教育不能犧牲今天的生活質量,來換取明天的高成績。
我們要關注孩子們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取得成績的方法和過程,更要關注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20. 三講:講重點、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講易漏點。
三不講:學生自主學習能學會的不講;學生合作學習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會的不講。
21. 教育就是當你把一切的知識都忘光的時候,剩下來的那些東西。
忘光后還剩下什么?就是學習的能力。
22. 留點時間讓自己多讀點書,留點時間多多思考;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親身實踐、探究;把問題拋還給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
23. 為師之道“三境界”:
第一境界:精通本學科知識,能夠給學生以知識關懷。
第二境界:做一個教育、教學研究者,給學生以心靈關懷。
第三境界:做一個人文學者,給學生以人文關懷。
24. 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似的兩顆沙粒;綠葉如云,尋不到完全一樣的葉片;人海茫茫,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學生。
為人師者,必須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容得下個性千差萬別的學子,才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現代社會,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必須是精與博的有效結合,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