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服務熱線:400-968-1728
今天是 2023年02月28日 20時25分36秒

國際教育中心

從芬蘭的性教育課程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時間:2021-06-15人氣:

6月1日,教育部頒布《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在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方面,此次《規定》明確和強調,除了對教職工進行未成年人保護的專項培訓外,還要求學校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提高學生們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意識和保護能力。


芬蘭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對青少年性教育進行全國性普查和追蹤的國家,他們是怎么開展性教育的?


2018年夏日的一天,我如約造訪我的芬蘭家庭,發現14歲的米拉娜身邊多了一個陌生的男孩。他叫萊諾,來自瑞典,是米拉娜的網友。兩人是在網上打游戲時認識的,這是他倆第一次見面。
我在米拉娜那個年紀的時候,別說是帶異性網友到家里玩,即便是打游戲、交網友、約網友見面就已經需要很大的勇氣了。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中國,恐怕早就被家長扼殺在搖籃中,孩子還會被“教育”一番。
可是,北歐家長的開放程度,遠遠超出我的預料。米拉娜的媽媽很支持,不僅安頓萊諾住在家里,招待他,陪他逛街,還帶萊諾參加家庭聚會活動,甚至去朋友家做客。
芬蘭媽媽的做法,太讓我好奇了,尤其是這背后牽涉的芬蘭家長怎樣看待初中生談戀愛的問題:他們允許讀初中的孩子早嘗“性之禁果”嗎?如果允許的話,他們會提前做什么?
后來我讀到《芬蘭國家廣播新聞》上的一篇報道,邊看邊感嘆:父母給孩子多大尺度的性教育,取決于這個國家文化的開放程度有多大。

01

八年級學生看性教育視頻


報道說,一位芬蘭教師在給自己的初中學生上性教育課時,放了一部影片——《性地圖》。這部30分鐘的影片講的是五個青少年在圖書館里聽教師給他們上性教育課。
關于同性戀話題,影片里涉及兩個維度:如果你在青春期發現自己是同性戀,你該怎么辦;如果你不是同性戀,你該怎么對待同性戀同學。很多同性戀的少男少女在青春期剛剛發現自己與眾不同時,會非常緊張害怕,如果他提前了解到有關同性戀的知識,就會大大緩解這種情緒。另外,讓性取向為異性戀的學生了解關于同性戀的知識,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他們對同性戀同學的歧視,預防校園霸凌。
這樣的性知識,我們成人也不見得懂,反映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性教育的缺失。科伊瓦拉繼續補充道:“更好地探討、更好地表達自己對性教育的看法,在當今芬蘭社會特別需要。一定要跟學生強調,性教育不只是了解性行為這么簡單,它意味著更多的內涵。”
相較芬蘭、瑞典在性教育方面的“動真格”,我們國內的教師和家長卻在擔憂:過早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會不會勾起他們嘗試性行為的想法,或者造成“早熟”。我國性學專家李銀河曾對這個問題做出回應:“不會出現這些情況。全世界的經驗都表明,孩子應該什么時候成熟,就什么時候成熟。從較長的時間段來看,人類青春期到來的時間可能會提前,比如過去女孩十四五歲初潮,現在降到了十二三歲。但是從個體角度看,并不會因為接受了性教育就性早熟。當孩子還沒有性成熟的時候,會把性教育的內容當成一般的科學知識來看待,并不會在性還沒有成熟、沒有性沖動的時候就去嘗試性。”
芬蘭教育者在這個基礎上,又向前邁了一步:當孩子性成熟的時候,更應該有接受全面性教育的機會,了解避孕和預防傳染病的知識。這樣他們在性行為中受到傷害的風險才會降到最低。如何開展性教育?芬蘭的性教育有理念、有課程、有方法。

02

初中生的性教育課程


芬蘭《基礎教育法》規定,初中生有權利接受科學的性教育。赫爾辛基市級課程大綱明確指出:“性教育,可不是簡單地教教性別知識。”它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人文、人際關系、婚姻關系,是一個多維度的教育概念,凡是和性有關的維度,性教育都要融進去。概括說來,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獲得準確的性知識。包括生殖健康信息,性取向的權利,如何尋找合適的路徑和資源去咨詢等。
*拓展生活方面的技能。因為性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關乎個人的幸福感,所以要發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自信心、同理心,以及自我保護、自我決策和自我負責的能力。
*培養積極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涉及用開放的心態面對性,自尊且尊重他人的價值觀,不對他人的性取向妄加評論,對自己的性別有積極的態度,且注重生殖健康。
可以看出,芬蘭對初中生進行性教育的策略,不僅關注學生的生理健康教育,還希望學生從情緒上接受、情感上認可性行為能給人帶來愉悅感,以及在人際關系中體現出來的對性取向的態度和價值觀。落實在學科中,就是初中三年每一學年的健康教育課本上,都有一個章節專門介紹性,30頁左右,并用真人圖片進行展示。我對這三章的性教育內容做了整理。
七年級《成長和性行為》的主要內容是:*青春期變化*在成為女人的路上*從男孩到男人*天生的“性欲”
八年級《親密關系與責任》的主要內容是:*求愛、約會、談戀愛的方式*性取向和性別的多樣性*多種形式的“性行為”*從一開始就要做好預防(多種避孕方法,且用圖片展示安全套的正確使用方法)
九年級《性愛和倫理》的主要內容是:*了解且去戰勝性傳播疾病*意外懷孕*性行為是個人意愿,性道德和性少數群體 這些內容都可以被編入中國成人性教育讀本,卻在芬蘭的初中課堂上教授。當我問我的芬蘭家庭的媽媽的感受時,她輕描淡寫地說:“前段時間,我女兒米拉娜的健康教育課教師跟她班學生們一起談論性病,這挺好的,讓男生、女生都知道要注意衛生和安全。”她還說,她可以直接跟她14歲的女兒聊這個話題。這番話完全打消了我以為這是敏感話題的顧慮。
社會的開放程度,影響著我們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尺度。孰好孰壞,取決于評判標準是什么。如果從人性的角度看,芬蘭的性教育就是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因現代社會學習周期過長,而壓抑青少年的人性,這的確很好。但若從青春期性教育對日后家庭倫理道德和夫妻關系穩定的影響來看,無疑,亞洲文化中的保守因素更有利于社會和家庭的穩定。
更值得細說的是教材中這三章的呈現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好像有一位專家隱藏在書本之后,告訴學生這是科學的性知識,且采用共情的方式讓少男少女們感同身受。

03

用共情的方法帶動少男少女的情緒


所有青少年在經歷青春期時,都免不了會出現內心的躁動。那些無法訴說的情緒何處安放?芬蘭的做法是用共情的方法講述成長的煩惱,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講述少男少女們生理發育的煩惱。例如,“當你年輕時,你的性欲在發展,所以將自己與朋友或偶像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二是講述孩子們在青春期時情感發展的煩惱。例如,“你還記得那個沒有告訴其他人的暗戀對象嗎?你仍然不需要告訴任何人。但值得高興的是,幾乎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暗戀對象。”“感到不安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時常感到不安,也不知道該怎么做。”這樣的描述,在芬蘭性教育課文中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芬蘭教材還用共情的方法來表達對個體的尊重。課文通過講述年輕人身體發育速度的差異,讓孩子們安心:“每個人都以不同的速度成長和發育,所以不必與其他人比較自己的身體。”七年級教材中寫得更露骨:“有的女性有大乳房,有的女性有小乳房,但這并不影響性行為。”所以,女生沒必要因自己的乳房小而自卑。男生也被告知:“陰莖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這讓每個人看起來都不一樣。”試著想青少年之所想,這就是芬蘭性教育的精髓。
帶領青少年向往未來生活中美好的性愛,這也是共情所起的作用。身處青春期,當然會萌生愛慕他人的情愫。當這一刻來臨時,重要的是意識到這是人類共有的情感,而不應為自己有這種想法感到羞愧。美好的愛情、性愛可以給人帶來幸福感,但這是一個彼此了解、彼此相愛的過程,就像課文中所寫:“對年輕人來說,正常的性行為包括擁抱、手拉手和親吻。”“成為好的戀人,是通過彼此交談和彼此了解的性行為來獲得的,而不是通過觀看色情作品。”
所有發生在校園里的教育,都離不開它的外部土壤——社會文化。接下來,我們“放大”來看芬蘭社會文化中對性教育的重視,以及它如何影響學校性教育的內容。

04

性教育是通識教育


如今在芬蘭,性教育已然是通識教育。首先,芬蘭是全球唯一一個對青少年性教育進行全國性普查和追蹤的國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1996年(421所學校)和2006年(518所學校),曾兩次對全國范圍內的生物教師和健康教育教師進行性教育冋卷調查;二是2000年(401所學校的30241位學生)和2006年(462所學校的33819位學生),先后開展全國性健康知識測驗,以檢測芬蘭青少年的性知識掌握情況。
其次,為了真正把性教育做到位,從橫向上,芬蘭各部門力求多方參與、多元互動。這涉及學校與性教育協會、健康部門、健康教育雜志的合作。我截取學校性教育最重要的幾個時間點來談,穿插看社會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性教育第一次被正式寫入《基礎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大綱》,成為必修課。小學時由小學全科教師來教,初中則由健康教育教師教授。主要涉及生理方面的知識,比如性別和身體相關的知識、性愛價值觀等。最顯著的影響是,在接下來十多年內全國性教育質量顯著提升,而且少女懷孕率大幅度降低。
在20世紀80年代,對原有的性教育內容進行了完善,逐步増加了性道德、性評價等內容。可是,20世紀90年代的芬蘭受到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教育也無法幸免。這一時期的教育改革中,《基礎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大綱》減少了對性教育的描述,且很多地方學校把之前必修的性教育課程改為選修。結果隨后幾年的少女墮胎率上升。
2000年伊始,芬蘭再次進行全國教育改革。2001年的《基礎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大綱》又把性教育列為必修課,集中關注13-15歲初中生的性健康。此后,少女們的初次性行為時間向后推遲,且能夠采用避孕措施,全國范圍內的少女墮胎率下降。
最近的課程改革,發生在2014年。新版的國家課程大綱把性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各學科一從生物、科學到健康、環境等課程的學習中,并且在校醫的協助下,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性教育。一至六年級,主要通過環境課教授性教育內容。七至九年級,則通過健康課進行性教育。學校教育之外,家長也參與進來。每個市都出臺了《性教育家長指導手冊》,從嬰兒身體發展到兒童身體發展,從青春期發育到預備成人階段的成長,鼓勵家長連續性地跟孩子談論性教育,陪伴和引導孩子度過每個成長階段的煩惱。
那么,社會機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最發人深思的,是芬蘭醫療委員會每年都會給所有16歲青少年發放性教育雜志和安全套,這從1987年就開始了。從2000年開始,他們面對互聯網一代的“00后”們,把發放性教育雜志和安全套的年齡線,從16歲下調至15歲。
最后,是學校在全年級進行“分齡”性教育,從縱向上,讓學生了解人的成長和性的發展過程。把性教育當成和其他學科一樣重要的科目,不只是幾堂零碎的“追加課程”,而是一脈相承的教育概念。具體說來,包括學前兒童從童書開始的正面性教育;小學階段偏重于生理方面的性知識,以及接觸性教育的情緒;到了中學,詳細描述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性成熟、約會、性行為、懷孕、性疾病等;高中時,尤為關注性愛倫理與文化的關系。
芬蘭青少年研究協會的專家韋如尼卡·洪卡薩洛在對全國18本中學生性教育教材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在大多數課本中,性行為這一主題是在學生14歲時被全面介紹的,課本都將孩子視為‘一個將要長大的成人’,詳細描述了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在此之后,性行為、性立法、性文化、性少數群體、約會等主題,被一一介紹。約會主題之后,繼續講述性交、避孕。最后,性傳播疾病受到關注這樣下來,一幅既具有青春期階段性特征,又具有過程性、系統性、全面性的性發展脈絡圖,就在少男少女們面前展開。
后來,歐盟推出的《歐洲性教育報告》再次把芬蘭推到聚光燈下:報告指出,在北歐國家中芬蘭性教育的成效最好。但芬蘭的教育專家們對國內的性教育現狀并不滿意,他們呼吁要為芬蘭學校培養優秀的性教育教師。芬蘭性教育協會主席蒂娜?弗若斯多姆指出:“為所有人提供科學的性教育的最好途徑,就是雇傭髙素質的性教育教師性教育無時無處不在,如果學生對性知識的了解不是來源于可靠的成人,那無法避免的是,他們就會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與性相關的信息。”表3.1就是芬蘭學校性教育的“地圖”。

圖片


弗若斯多姆希望每一所學校都有一位高素質的性教育教師。她和芬蘭性教育協會的目標是,希望下一屆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時,能把這一提案寫進芬蘭的《基礎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大綱》。

網站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版權所有 地址:

技術支持:

菠菜广告投放平台,002cc全讯开户送白菜,信誉好的菠菜导航 平台不充值送彩金,555050注册大白菜,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 开户注册免费送体验金,老虎机娱乐平台28元彩金,免费白菜体验金论坛 注册领取体验金老虎机,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论坛白菜大全网址b5888 新会员充值送彩金平台,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最新最齐的白菜网址 网赌送跳槽彩金大全,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注册会员送第一桶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