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羅清紅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正高級教師
經常有很多青年教師問我,教育到底是什么?一千個“哈姆雷特”現象告訴我們,這或許沒有什么標準答案。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觀點,這種精神自由和靈魂飛翔的狀態本身就蘊涵著深刻的教育。我想,教育的本質應該是靈魂的喚醒。
靈魂的“非物質性”,讓物質世界的人們對教育的探觸總是那樣縹緲、迷茫而艱難。在兩個平行世界(肉體與靈魂,物質與精神)在個體處匯聚,教育的效應也正源自于此。于是,我們用物質世界有限的可測量可觀察的數據抑或事實,去揣測或評價無限的精神世界,用肉體的生理反應去揣度靈魂的意圖。
由此,衍生出無數以“實證或循證”為名的監測、測評與評估,人們樂此不疲并奉為圭杲,視為標準,教育的頑瘴痼疾也正因此而產生。中共中央、國務院不久前出臺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是當前教育評價指揮棒方面存在的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再難也要啃下來。“五唯”問題解決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從根本上祛除一直以來的教育浮躁之弊,還教育一片朗朗晴空和徐徐清風。
教育需要愛,需要無疆的大愛。那么,愛又是什么?或許,愛是一種感覺,一種漂浮不定、無法言說的敏銳感覺;愛是一種情緒,一種牽動身心、悲喜糾纏的情緒;愛是一種反應,一種超越現實、追求純美的反應……深沉的愛,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一旦誘發,便有一瀉千里的雷霆萬鈞之勢,絕非理智所能控制,再充盈的道理也會顯得無比的蒼白無力。
我們的肉身可能殘缺,但愛與靈魂如量子般相互糾纏融為一個整體,不可切割。愛與靈魂,不受空間囚禁,不為威權左右,具有先天的泛在性、獨立性和完整性。由此,讓“頑劣”的靈魂在教育場中與愛長袖共舞,無疑應該是青年教師最應該深究的課題。或許,只有靈魂和愛合樂輕舞飛揚,真正的教育才得以有效發生。
青年教師,新時代傳遞愛的美麗使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社會高度物質化、生活快節奏、知識碎片化的當下,青年教師該如何用愛點亮自己的靈魂?怎樣才能堅守初心,走上專業自覺、學術自信的成長之路?
讓我們點亮愛的燈盞,活成一束光吧!用光照見內心,檢視個人德行;用光照亮周圍,洞見紅塵紛擾;用光照耀星空,璀璨極目無窮的遠方,探尋無數的教育奧秘。在教育生命的旅程中,即使行腳深深,也要堅持讓自己活成一束光,既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讓時間永駐,青春依然。這,就是一束光的初心。
青年教師們,讓我們做深耕教育的專業堅守者吧!因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是與科學與藝術等相互糾纏。理想教育需要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在數字資源觸手可及,講義教案、習題解答隨處可取的教學環境下,青年教師初入職場,該如何才能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潛心錘煉自己專業的“金剛鉆”,對其成長顯得極其重要。
對此,我對青年教師們的學科專業成長有三點建議:一是堅持手寫詳案,忌用他人講義。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課堂上要講的每一句話寫下來,長期堅持,形成自己精煉的教學語言風格,做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初入職的教師如果只寫框架簡案,在實際教學中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口頭禪,講很多正確的廢話。別人的講義PPT再精美,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不是你自己的。依賴于別人的PPT教學,勢必抹去個人獨立的專業思考,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自己也將成為人云亦云的“精神乞丐”。二是堅持親自演算,慎用參考答案。在教輔資料滿天飛的現實環境下,習題的詳細解答躍然紙上,那里寫滿了絕對正確的答案。然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哪里是一做就對的唯一選擇,他們往往是無數次試錯后的逼迫選擇或是靈光乍現、瞬間頓悟的過程。教師只有親歷學生解題的重重迷路,才可能給學生講解出錯誤發生的細枝末節,這樣的示范性體驗過程,才能讓教師真正地成為了學生成長的同道人。三是堅持結構梳理,切忌放任自流。教學要特別注重知識的整體性、結構化和系統性。沒有系統化的知識是一盤散沙,是“磚塊”的平鋪堆砌,難以有結構升維的“凌空感”,是只長“肥肉”的虛胖,缺乏筋骨和肌肉的力量感。
教育承載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教師是塑造民族希望和未來接班人的踐行者,青年教師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師們,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吧!讓一束光簇擁著萬丈光芒,照亮自己,溫暖他人,成就自己教育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學子,繽紛他們成人成才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