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服務熱線:400-968-1728
今天是 2023年02月28日 20時18分50秒

國際教育中心

犯錯的必要性——如何克服對學生犯錯的恐懼

時間:2021-05-24人氣:

編者按 


害怕犯錯通常會讓人萎靡不振,但是認知科學表明,犯錯是學習基本機制的一部分。打造一個錯誤友好型課堂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未來成功的必備技能,還能鼓勵他們培養一種接受失敗并從失敗中學習的健康心態。本篇文章分享里關于犯錯的最新認知科學研究,以及六種可以實現“錯誤友好型”課堂的教師策略。


1955年,迪士尼樂園的開業可謂是一場災難,盡管預計的游客數量是15000名,但由于大量假票的流入,實際游客數量達到了預計的近兩倍,公園里人滿為患。排長隊、客車故障、食物短缺的問題讓游客們困擾不已。最嚴重的是,一只老虎和一只獵豹從馬戲團逃了出來,逃到了迪士尼的主街上,嚇壞了孩子和家長。

盡管員工們稱之為“黑色星期天”,老板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還是坦然接受了。他告訴記者說,“想要做大事的人,必然更容易犯大錯”。

害怕犯錯通常會讓人萎靡不振,但是認知科學表明,犯錯是學習基本機制的一部分。

通常,學生們會因為犯錯而尷尬、感到壓力甚至羞辱。然而,錯誤提供了對大腦非常具有價值的數據——錯誤是迫使人們進行認知反思的關鍵,它會促使大腦協調矛盾信息,并達成更準確、持久的解決方案。

近期,核磁共振成像(MRI)研究揭示了犯錯過程中的神經機制。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1]中,加州理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發現,犯錯會瞬間引發一系列高效率的的大腦反應。研究人員發現,甚至在犯錯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的時候,一組稱作“錯誤神經元”的神經元——即錯誤神經先驅——就已經開始啟動。五十毫秒后,一大群“沖突神經元”會啟動,解決信息不一致問題。在迅速的連鎖反應中,犯錯人的思路會隨著信息編碼深入而變得清晰。

雖然沒人想犯錯誤,尤其在公開場合,但接受錯誤甚至歡迎錯誤才是對學校、老師和學生最有利的。正如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終身成長》(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作者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簡潔地解釋,“學生每犯一次錯誤……就會長出一個突觸”。

打造一個“錯誤友好型課堂”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未來成功的必備技能,還能鼓勵他們培養一種接受失敗并從失敗中學習的健康心態。以下六種課堂策略可以實現這一點。


承認對失敗的恐懼是真實存在的


對失敗的恐懼是根深蒂固的。研究人員稱,比如當對數學感到焦慮的學生遇到數字時,“大腦中的恐懼中心會被激活,這與人們看到蛇或蜘蛛時激活的恐懼中心相同”,斯坦福大學教授喬·博勒(Jo Boaler)在2019年出版的《大腦解鎖》[2]一書中寫道。

對于暴露自己能力不足的擔憂,會導致一個人陷入無能、不安和犯錯的惡性循環。博勒解釋道,“大腦的恐懼中心激活會減少大腦的問題處理中心的活動”,這個過程關閉了證明能力所需的認知裝置。

為了克服課堂中的恐懼,我們必須認識到并積極轉換這些破壞性的想法。例如,如果我們怕在公眾面前出錯,那么我們必須學會用“我是在學習”這個想法取代“我很愚蠢”的想法,心理學家、研究員、作家安吉拉·達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在近期采訪[3]中說道。


鼓勵學生在開放式問題中探究可能性


在答題卡上回答正確并不代表學生真的獲得了真實且長期的學習。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4]中,學習科學教授馬努·卡普爾(Manu Kapur)讓一部分七年級學生做一些他特殊設計的題目。他認為,一個好題目不應該只有唯一的正確答案,相反,它應該是開放的,可以讓學生探索多種可能性的,可以借鑒和聯系先驗知識的。學年末,卡普爾發現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超過了同班其他同學。

卡普爾說,一個問題很簡單時,學生們可以立即想到正確答案。一旦問題變難,學生就必須評估好幾個可能的答案,幫助他們“更好地辨別和理解那些概念、描述和方法”。事實證明,經歷失敗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正確答案為什么是正確的,還有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其他答案是錯的,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發掘熱情和好奇心


無論是到了一個新的國家還是嘗試新的食物,凡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都會促使大腦接受不確定性,2019年的一項研究[5]揭示了其關鍵原因之一,即當人們面對新想法或面臨創造性挑戰時,他們大腦中關于承擔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決策區域會隨之活躍起來。這些觀點支持了2012年的一項研究[6],該研究表示,內在的好奇心能很好替代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對不確定性的包容度。

因此,如果你想讓學生積極面對錯誤,可以考慮使用問卷調查或者其他方式來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然后將這些興趣融入課程中。布置新作業時,一定要給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當學生們做感興趣的工作時,他們更可能更從容地面對和克服不可避免的錯誤和失誤。


主動模擬犯錯誤的場景


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7]中,研究人員發現提倡“犯錯是常有的事,有時犯錯甚至是好事”的觀點,可以讓學生降低對于犯錯的恐懼感,并提高主動糾正自己錯誤的頻率。

對于課堂來說,教師不僅要接受學生犯錯,而且要積極培養對犯錯誤的包容度。著名的寫作老師、《Readicide》的作者凱利·加拉格爾(Kelly Gallagher)認為老師應該經常在黑板上寫字。加拉格爾寫道:“老師是課堂上最好的作家。因此,老師應該把嘗試創作過程中的困惑、混亂、停筆和起筆的狀態表現出來,這很重要。我不想隱瞞這些,相反,我希望學生們看到我在寫作時也會有困擾。”


鼓勵“粗略想法”


告訴學生“這只是你現在的粗略想法”,可以讓他們在不受失敗折磨的情況下允許他們提問、犯錯誤和調整想法,數學教授阿曼達·詹森(Amanda Jansen)和她的同事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8]中說道。

在整個課程中,不論是寫作、繪畫還是科學活動,表明這些活動只是“粗略想法”可以建立一種智力冒險的文化,給學生機會制定出初步的解決方案,而不必擔心對錯。為了鼓勵“粗略談話”(即將粗略想法口頭表達出來),教師要強調學習需要時間,討論小組討論中未完全形成的想法對人們有益。


減少打分


期待所有學生的作業都要老師密切監控甚至打分,這種想法一直是課堂創新和真正生產力的最大障礙之一。

杰弗里·辛斯克(Jeffrey Schinske)和金伯利·坦納(Kimberly Tanner)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9]中寫道,“人們認為花費在評估上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是教師在教學中創新的一大阻礙”,并補充道,“僅僅因為學生做了作業并不意味著教師需要為作業的準確性評分。”

不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而言,糾正課堂上的每一個錯誤都會讓人感到壓抑。減少作業評估或與學生分擔反饋義務——一般策略是用“四分之一法則”(即每四次作業中,老師對其中一次進行詳盡深刻的反饋)或同學之間互評(給定具體評估標準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每周騰出更多的時間制定教學計劃,對打造創輕松的課堂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個環境中,老師鼓勵學生實驗、冒險,并完成大量高質量的作業。

網站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  

版權所有 地址:

技術支持:

菠菜广告投放平台,002cc全讯开户送白菜,信誉好的菠菜导航 平台不充值送彩金,555050注册大白菜,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 开户注册免费送体验金,老虎机娱乐平台28元彩金,免费白菜体验金论坛 注册领取体验金老虎机,7003菠菜导航网大全,论坛白菜大全网址b5888 新会员充值送彩金平台,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最新最齐的白菜网址 网赌送跳槽彩金大全,138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注册会员送第一桶金网站